茂密的槟榔林覆盖着简朴的民居,曲径通幽,有九重葛、朱蕉等花卉,景色醉人。这是海南农村随处可见的景象,也是游客向风景送去爱意的乡愁。
周末,琼海市惠山镇加澳村很热闹。路边小卖部挂着“苗家特产出售”的招牌,大山五月茶、野蜂蜜、山岚酒、苗家萝卜干、苗家酸菜等特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。“这个萝卜干是晒干的,最好烧光了肉。”"五色米蒸干,泡好后即可煮熟."…老板蒋昌俊一边回答顾客的问题,一边忙着打包收钱。
在与贫困的斗争中,乡村旅游成为许多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法宝。“是游客帮我摘下了‘可怜的帽子’。”“苗乐嘉”的帮工冯昌义,从吃低保到“吃旅游饭”,精力充沛。
“旅游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、广泛的覆盖面和强大的驱动力,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富民产业。两年来,我们通过推进旅游扶贫规划编制、确定旅游扶贫重点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、加强旅游扶贫培训等方式,不断推进旅游扶贫一体化。我们建立了多管齐下的旅游扶贫机制,为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在促进全省“小康社会、加快发展”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。省旅游委员会主任孙英说。
2016年,省旅游委围绕贫困村开展项目规划,积极包装一批旅游城镇和乡村旅游项目,其中旅游城镇旅游项目17个,总投资446亿元;乡村旅游项目40个,总投资449.46亿元。目前,一批带动旅游扶贫的乡村旅游项目正在加快建设,如西圩村创建水晶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、临高西圩村至合舍镇项目、新华村项目等。
实践表明,旅游开发是富民济贫的最佳途径之一,尤其是在山区扶贫和农村发展方面。
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韩石村,由贫困户经营的农舍和民宿正吸引着城市人开车来到这里,感受“天冷”的魅力。目前,韩石村共有19所农房,其中18所由村里原有的贫困户经营;村里还有各种民宿97床,价格从80元到328元不等。曾经的贫困村成为“最美的村庄”,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21元。更可喜的是,村民们长期以来的发展意愿突然被激发,村民们自力更生、发展的信念更加坚定。
“白沙罗帅村模式”,“琼海惠山镇模式”,发展旅游站让全村脱贫,新型城镇化+旅游扶贫模式……越来越多的乡镇在不断创新旅游扶贫模式。
标题:[游讯]“旅游+扶贫” 风景变“钱”景
地址://www.manthraah.com/lyxw/7188.html